实验课程介绍:
本实验项目以培养生物科学、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实验创新能力为目的,遵循“能实不虚”的设计原则,以种抗菌肽固相合成及抑菌效果为蓝本,挖掘课程思政要素,通过元素整合的方式,形成高阶性教育内容,积极探索看、做、答的评价方式的统一和融合,可适用于生化与分子实验、生理学实验的辅助教学。
特色一 产教协同:一种抗菌肽固相合成融入实验内容,高阶性教学内容贯穿实验各环节
本项目将一种高阶、价值高昂、实验耗时长的新型抗菌肽固相合成实验转化为虚拟实验内容。实验中的实验室背景、仪器设备及操作按钮都按照标准实验操作进行展现,具有高度的仿真性。在实验内容设计上,本实验不仅考虑到实验模块的高阶性,而且还关注各个环节的挑战度。以抗菌肽固相合成为例,设备操作的15个按钮及对应合成效果均进行了展示。在操作环境展示方案,每一个设备的操作功能及效果都可以三维进行展示,尤其是通过步骤逻辑轴的方式了解实验的进度,最后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最终达到学习效果。
特色二.多元评价:标准化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融合,评价主体多样
科学实验强调评价标准的客观、精确,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。本项目在评价方式上积极探索,将标准化评价与表现性评价进行有机整合。本项目分为七大步骤,尤其在实验操作模块,采用标准化评价方式,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估。注重学前预习及学后检测,让学生实验操作的逻辑及连贯性等表现性评价进行判断。在评价主体上,有学生提问、教师评价,以及机器辅助评价。
特色三.以虚促实: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
本实验设计了设备、操作、动画、音乐的定量化组合模式,学生可以利用软件不断探究,多次试错,将最有效的艺术和技术相融合,在完成虚拟实验之后,学生对一种抗菌肽固相合成的原理和步骤要求了然于心,达到以虚促实的目的。